我们今天发布了《滴灌通澳交所通用标准》,英文是MCEX Market Accepted Protocol(MAP),简称“滴灌图”。在今天的网志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它们是什么?为什么公布它们?我们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滴灌通的愿景与使命是连接国际大资本与中国小微经济,让“大钱进小店”。全球的主流金融市场,就像我们的大城市一样,集聚了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投资活动。而小微经济,就好像我们的广大农村,虽然体量庞大、贡献巨大、潜力无穷,但资金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其中巨大的回报收益也无法充分丰富传统金融市场。这一难题不解决,将会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远大理想。

我们认为,由于中国数字化革命的成功,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条件已近成熟。滴灌通并不想仅仅做一只简单的基金,来投资中国小微企业;我们更着眼于创立一个崭新的金融市场,让“大钱进小店”,能够在工业化规模上,得以实现。

因此,我们首先设立了滴灌通澳交所,并已在2023年8月开始运营。但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个新市场怎么运作,我们在过去的两年,组织了“滴灌通引领基金”,用我们的自有资金和组织的第三方资金,先行投资了逾一万家小店,帮市场“投石问路”,为市场先“打了一个样”,踏出了一条路。

今天的公布,就是想把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经验、教训,与大家全面分享。同时,咨询大家的意见,希望集思广益,为大家今后的征途共同绘制一张全市场都可以共享的“地图”做指南,指导我们前行。在这个网志中,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分享我们的思考与探索:

 

一、 “大钱进小店”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钱在“城市”,店在“农村”,“城市”的“两大法宝”很难走进“农村”。

二、 如果“城市”进不了“农村”,“农村”能够走向“城市”吗?

现在可能了,因为中国数字化革命的成功,为我们带来了“两大抓手”。

三、 有了“两大抓手”,小微门店也可以像大公司一样,用债权或股权方式融资了吗?

不完全一样,但滴灌通开创的DRC模式可以帮助小店达到类似的效果。

四、有了DRC,小微企业就可以进城找“大钱”了吗?

还需要组织起来,先出境,到境外的金融市场这个大城市,找到愿意先吃螃蟹的国际资本,再考虑将来成熟时,等待内地投资者的参与。

五、 为什么一定要有个交易所才有可能完成“大钱进小店”的历史使命呢?

因为万千小微资金需求巨大,只有被大规模地“拼起来”,才能实现“农村包围城市”,走入主流金融市场。

六、 怎么让“大钱”了解和信任那么多“拼”起来的小店呢?怎么让小店知道如何参与“拼起来”呢?

滴灌通澳交所设计了一张地图做指南,希望大家一起来开发、完善。

七、 滴灌通的模式前期的投石问路效果如何?

投资得及格,探路得良好,方向得优秀。

八、 灌通这种模式能不能推广到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

以前认为不行,现在证明可行。

、 滴灌通模式在今天的金融监管框架中,是如何定位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坚定、简单和清晰:我们欢迎监管;我们拥抱监管;并期待有一天,境内资金也能够全面参与。

 

 一、 “大钱进小店”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钱在“城市”,店在“农村”,“城市”很难走进“农村”

我们经济生活中的钱,主要是由主流金融市场来运作的,它包括银行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主流金融市场有点像“大城市”,钱多、人聚、经济发达、法规健全、管理完备;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公司、大机构,是个“大户”的市场。而小微经济,更像我们的农村,地广、人散、店小、欠发达;投资回报虽然不差,但风险高、波动大、生命周期短、制度缺失、鞭长莫及。

传统金融市场的“大城市”里,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两大经济关系体系:保底封顶的债权关系,和不保底、不封顶的股权关系。债券关系主要体现在还本付息,股权关系主要体现在“同甘共苦”。在小微经济这个广大的“农村”里,其实也非常需要类似于债和股这样的经济关系体系:生命周期短、一次性支出的需求,譬如奶茶店开店,很需要类股投资;生命周期长、波动小、相对稳定的需求,譬如零售店供应链进货,更需要类债投资。

但“城市”里的债权、股权制度安排,为什么不能直接走入“农村”,解决小微企业的难题呢?这并不是“城里人”的不努力或不作为所致,而是因为在“城市”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真的很难在广袤的“农村”中执行。

具体来讲,传统金融这个“城里”的股债关系,是建立在公司法、银行法、保险法、信托法、证券法、期货法等一系列法律、监管框架之上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的核心是两个“法宝”:交收安全和信息披露。交收安全,要靠一系列机构的运营与背书,这些机构包括:银行、券商、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机构。保证信息披露,要靠一系列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员来完成。这些服务机构和人员包括:会计师、律师、评估师、分析员、评级机构等。

大家可以看到,这两个“法宝”,是一套完整、齐备、庞大和昂贵的制度安排、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它是为城里的“大钱”,量身订做的。要想拿到“城里”的“大钱”,离不开这两个“法宝”。

显而易见,这两个“法宝”,很难在广袤的“农村”中执行和落地。因为没有那么多“警察”和“执法人员”,能确保数量众多、情境各异的小微经济体能够履约承诺的还本付息、分红或资产分配。与此同时,也没有办法组织有效、真实和小微企业付得起的信息披露方法,来给投资者做决策基础。单体微小、抗风险能力很低的小微生意,回报再好,也无法承受这样成本高昂、专门服务“城里”大户人家的这两个“法宝”。这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得不到现代金融充分服务的根本原因。

二、 如果“城市”进不了“农村”,“农村”能够走向“城市”吗?

现在可能了,因为中国数字化革命的成功,为我们带来了两个“神器”,可以在农村来完成城里“两大法宝”的功能。

中国数字化革命为我们带来了希望。感恩于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的深入与普及,中国绝大多数小微门店的每日营业收入,都已在其数字化管控的SaaS系统中,可视、可确认;并在其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分账体系上可截流、可抓取。这就好像在小微门店的每日收入流水管道中,装了两个“神器”:一个“测水表”,在SaaS系统上读数据;一个“取水器”,在小店的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上确收款。

我们把这两个“神器”,统称为“两大抓手”(Automated Repayment Mechanism,ARM)。这对抓手,可以在小微门店的“乡下”,起到传统金融“大城市”里的交收安全和信息披露这两大“法宝”的功能。“两大抓手”,是已嵌入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数字化界面,不须法定机构背书,不须专业人士完成,成本极低,效率极高。

有了“两大抓手”,我们就可以在传统金融产品之外的“农村”,开创一个新的资产类别,来聚焦千差万别的小微经济中一个共同的金融属性,那就是:它们都会在生命周期的某段时间内,每天都有持续的现金流收入。这段每日收入现金流,可能一两年,也可能三五年,它们是小微经济共通的、可作为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

有了足够高效、精细、便宜的“两大抓手”,我们就可以把小微企业持续现金流收入这一金融资产的价值,挖掘出来,用每日收入分成的方式,作为小微经济增信的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微经济信用空白的千古难题。因此,数字化的“两大抓手”,是解决小微金融发展的核心与基础。

三、 有了“两大抓手”,小微门店也可以像大公司一样,用债权或股权方式融资了吗?

不完全一样,但滴灌通开创的DRC模式可以帮助小店达到类似的效果

债权和股权,是传统金融“城里人”的最主要融资模式。但城里的债或股融资,无论到期还本付息,还是分红上市,主要回报都是设在一个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间点上。城里的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承担这么长时间的兑付风险,主要是靠“两大法宝”保障。

在小微经济的“乡下”,对债权和股权,也有同样的需求。没有城里人的两大“法宝”,农村人用“两大抓手”,用数字化的系统,将投融资双方的债股不同的权益安排,充分反映在每日收入分成的比例设置上。像奶茶店开店类高风险、高回报、短周期的场景,可以将每日收入分成比例定得足够高,来吸引类股权的投资者;像零售店进货类低风险、稳回报、长周期的场景,为了吸引类债权投资者,可以将每日收入分成比例定得较低、但期限较长、回报稳定。

尽管每日收入分成合约(Daily Revenue Contract,DRC)可以设计成类债权和类股权的产品,但在小微世界的“乡下”,DRC投资者的权益,和传统金融城里债股投资者的权益,有着本质的区别:“农村”DRC投资者,没有城市户口,不像信贷,享受不到城里“两大法宝”的保护,无法在法律上主张还本付息的权利,小店也没有法定的还本付息义务。

DRC投资者的权利并不是完全裸露的。DRC机制类似“资产抵押”融资,只是城里人只接受有价资产抵押,如房产、设备等;DRC融资,是把小店未来的每日营业收入,用数字化手段,拿来做了“抵押”,为小店做了大幅“增信”,使“乡下人”也可以第一次尝试债权类或股权类融资。

DRC合约还有一个完美之处:由于投资者每日都在回收本金,可以享受每日复利再投资带来的额外收益,大幅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这就可以让小店以更低的绝对成本,给投资者带来可接受的回报,实现两全其美。

四、 有了DRC,小微企业就可以进城找“大钱”了吗?

还需要组织起来,先出境,到境外的金融市场这个大城市,找到愿意先吃螃蟹的国际资本,再考虑将来成熟时,等待内地投资者的参与。

用DRC模式让“大钱进小店”,是一个从未尝试过的社会、金融实践。鉴于小微企业融资的诸多独特挑战和风险,在内地金融市场全面推进这种金融创新的条件,还不成熟。我们“摸石头过河”,先对外开放,从国际市场入手。中国资本市场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之路,都是这样走出来的:90年代的国企海外上市,2000年后的红筹上市和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过去十几年中国民营企业、科技企业都是先驰骋于国际市场。

在过去两年,滴灌通探寻国际市场,到处寻找那些愿意创新、看好中国大消费经济的国际投资者,来参与DRC市场的早期尝试和发展。我们的滴灌通引领基金,其中包括滴灌通自有资金和滴灌通组织的第三方资金,就是敢于先吃螃蟹的第一批投资者。虽然现在第一批投资者已成功破局,但它们的规模与覆盖程度,远远不够解决小微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在这些先行先试投资者之后,我们需要迅速扩大战果,找到第二梯队,让更多“大户”愿意接手、持有、或提供金融杠杆。具体来说,滴灌通澳交所要做三级转换:(i)帮助各类市场参与者将数字化的“两大抓手”铺到万千小店,帮助投资者首先投资大量DRC;依靠“两大抓手”,把回报每天抓回来;(ii)滴灌通澳交所为每一个DRC做标准化的标示和身份验证,并发放一个“出境签证”,叫DRO(Daily Revenue Obligation),登记托管在滴灌通澳交所的数字化系统上;(iii)帮助各类机构把DRO打包成各种地区、行业、ESG等主题的DRP(Daily Revenue Portfolio),然后售往香港、新加坡和其他国际市场。

这个三级转换系统有点像粮食生产与销售:(i)开发小微企业DRC融资,好比是种麦子,参与者是小微经济中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小微门店、品牌连锁、软件服务商、物业管理、券商、顾问等;(ii)麦子收获后,滴灌通澳交所给麦子办好出境手续,拉到澳门磨成面粉,即DRO,并给出详尽、具体的每日披露;(iii)出境后,面粉拉到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市场,大部分面粉做成面包(优先层),供固收类投资者选择,小部分面粉做成面条(劣后层),供权益型投资者选择。

 

五、 为什么一定要有个交易所才有可能完成“大钱进小店”的历史使命呢?

 因为万千小微资金需求巨大,只有被大规模地“拼起来”,才能实现“农村包围城市”,走入主流金融市场。

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最大规模的钱是银行和保险资金。鉴于它们特殊的监管地位和运营模式,它们的资金几乎全是固定收益型的,它们的资金客户均是大公司、大机构。它们运营的基础,是交收安全和信息披露这“两大法宝”。除非小微企业能够被大规模地“拼”在一起,否则,就无法完成与终极“大钱”的对接。只有“拼”成大型资产组合,能够像传统大公司一样,进行类似债权或股权融资,转换成城里“大钱”看得懂、信得过、愿意买的,经得起城里“两大法宝”检验的“城里货”,小微金融才有可能在城里取得可持续资金。

小微企业必须“拼”起来,更根本的原因是:单个或小数量的小微企业组合,不具备可投资性。因为生意再好、诚信水平再高的单个小微门店,生命周期都太短,抗风险能力弱,营业收入波动大。一个单店再大的回报,都很难覆盖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足够数量的小微门店“拼”起来,形成充分分散、足够多元的大型资产组合;这样的资产组合越大、越多元、越分散,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就越低,传导到小微门店的融资成本也会越低、越公平。

小微企业想融资,有点像我们大家买健康保险。我们个人无论出多少保费,保险公司也不会为少数人保险。因为,再多保费也抵不住生一场大病,住一周院的钱。保险公司须从成千上万个参保人那收取保费,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钱,去覆盖少数治大病的人的医疗费用。这就是最典型的,依靠大数定律的商业模式。

滴灌通引领基金等投资者,已经开始批量打包DRO,转卖给机构投资者或金融机构。但是,中国小微经济资金需求太大了。靠投资机构蚂蚁搬家式地组包、卖包,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彻底解决“大钱进小店”的历史难题,我们必须发挥现代金融基础设施的优势,深度挖掘数字化的潜力,建设一个开放、扁平、数字化的中央市场平台;设置公平、清晰和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开放高效、便捷、普惠的工具体系;让小微经济中所有利益相关机构和人士,共同参与到助力小微经济发展的新型资本市场中来。

这个市场只要足够大、参与的小微企业数量足够多、种类足够分散;中央市场的信息披露颗粒足够小、类型足够多;每一个小微合同可以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拆分到最小单位,以便可向众多投资组合贡献份额,我们就有可能让大批市场参与者,去开发、赋能和助力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让各行各业的万千小微融资合同,成为这个市场的多姿多彩、百花争艳的投资标的。有一个这样的共享平台,小微门店们就像是抱团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分布式的、利益风险互保的共同体,大幅降低融资成本和准入门槛。有了这样的投资标的,我们就完全不用再发愁,怎么让世界最大的钱走进小微的店。

 

六、 怎么让“大钱”了解和信任那么多“拼”起来的小店呢?怎么让券商等中介机构知道如何把小店“拼起来”去找投资者呢?

滴灌通澳交所设计了一张地图做指南,希望大家一起来开发、完善。

传统的公司进行招股发债时,请专业的服务机构遵循通用会计准则,发布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说明书。也就是用大钱信任的“专业服务背书”这一法宝来做信息披露。我们想把农村的东西卖到城市里面去,也要遵从城里的要求,做出让大钱认可的信息披露。

我们的面包、面条DRP怎么做信息披露呢?只要我们能把最底层、颗粒度最小的麦子DRC、面粉DRO的信息都披露得清楚明白,那DRP这个打包产品的信息也就能做到清晰可靠了。

因此,滴灌通澳交所决定开创一种全新的、适合每日分成收益资产使用的、类似通用会计准则这样的标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向大家公布的滴灌图MAP(MCEX Market Accepted Protocol)。

每一张DRC都有一个MAP与之对应。MAP的基本信息区域显示这张合约的地区、行业、挂牌日期基础信息,及合约预估的回收总额、合约期限等静态信息。同时,MAP会每天公布,这张合约当天收到多少钱、累计已经收到多少钱、根据过去的表现计算出未来还有可能收到多少钱;税费如何、风险系数如何、经过税费、风险折扣后,投资人实际到手的DRO当日收到多少钱、累计收到多少钱、未来预计还会收到多少钱等等一系列指标。这些信息不是年报、季报,而是每日更新、每日披露。借助科技的力量,MAP滴灌图的信息披露做到更小颗粒度、更高频、也更直接。

同时,这个MAP不光是给“城里”的大钱核查信息披露使用,它也是给我们“乡下”的小微店主使用的。我们要把千差万别的小微生意组团,把小小的需求打包成大钱能考虑的批量需求,那就要有组团的标准,才方便我们打包组团。这个MAP滴灌图就相当于我们统一了农村不同地域的方言,做成一个统一的沟通标准。无论你来自哪里,做什么样的生意,只要把基本信息填入这个MAP里,就可以知道,你想融资1000元,每天要分出多少收益、要分成多少天、过去的综合市场表现如何。小微店主不用和任何人沟通,用这张MAP就可以马上了解到,大致要做到什么样的盈利程度,就可以加入组团。

 

图一:MAP示例

 

这张MAP完成了信息披露的任务后,又变成一个投资方和小微方对话的话语体系,大家彼此听得懂对方要什么、要多少、怎么付、付多少。此外,MAP滴灌图也是投资方和小微方进行估值的基本工具箱。双方都在不断依照MAP给出的过去市场的综合表现,判断自己的位置。

七、 滴灌通的模式前期的投石问路效果如何?

投资得及格,探路得良好,方向得优秀

在过去两年,滴灌通澳交所累计挂牌了一万多家门店的DRO合约、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70个城市;覆盖了餐饮、零售、服务和文体四大行业中几十个业态里的近120个品类;撮合成交近40亿人民币,为投资者回收10.6亿人民币(数据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过去的数据也呈现出一些有趣的洞察:譬如,餐饮行业中,甜品烘培类的投资表现优于平均值;餐饮行业在一、二线城市与三线以下城市,投资表现基本齐平。但在服务行业及文体行业,三线以下城市的平均表现要好于一、二线城市。在本次的通用标准文件中,我们已将我们投出的每一个合约的每日表现,都完整无缺地披露给了市场。

如何评价前期投资实践呢?如果把滴灌通的前期实践当作一场科目为:投资、探路和找北斗的高考,我给我们的打分,分别是:投资及格,探路良好,找北斗优秀。

我之所以在投资上仅给及格,主要是因为前期整体投资回报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投资回报率不能尽如人意,主要反映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挑战:(i)天时不济:引领基金投资于2022年年初启动,第一年投资正值疫情高峰,闭店率较高,负面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化;(ii)未聚焦地利:由于我们是在“投石问路”,因此投资配置没有完全从回报出发,而是广为“撒种”,配置尽量跟随实体小微门店在各个地区、业态、品类中的天然分布,因此投资回报会显得“参差不齐”;(iii)人还未和:DRC是滴灌通的首创实验,整个市场认知有限,经验不足,摩擦成本还很高。整个滴灌通团队也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和试错中前行。

我之所以在“探路”上给良好,是因为我们达到了“探路”中最主要的目标:(i)获取到了广泛、具体、高频、最小颗粒度、高价值的营业收入和其他核心数据;(ii)观测、测试和总结了大量区域、行业、业态、品类、联营期限、分成比例等重要维度上的规律与趋势;(iii)基于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开发和实践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软件、估值体系、配置策略、尽调程序和大量的小工具包。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作为先行者,我们的目的是,用投资,将第一条可走的路蹚出来。

我之所以在“找北斗”科目上给我们自己优秀,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真的“找到北”了。敢于这么说,是因为:(i)滴灌通用真金白银,验证了每日收入分成模式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可以拿到让投资者较为满意的收益;(ii)用大规模、工业化量级的方式推广小微企业DRC这一新资产类别,必须要建立一个创新型中心市场,才有可能成功。滴灌通澳交所已完成了这个新型中心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并已开业经营;;(iii)通过此次发布,我们共同开发完善的这张滴灌通澳交所MAP,一定会成为我们整个市场、未来发展的“指北针”。

展望未来,滴灌通引领基金作为先行者,将继续前行。由于滴灌通澳交所基础设施已基本成型,前期投石、问路、打样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引领基金将和其它投资者一样,以追求投资回报为核心目标,依靠滴灌标MAP体系为投资指南,开始“拼”起来的新征途。

当引领基金、第三方投资者和其它市场参与者达到规模效应时,不再需要滴灌通自有资金做基石投资者或“火种”投资者时,滴灌通将赎回其在引领基金中的份额,完全回归交易所的运营角色,结束前期“打样”阶段——不得已的“办联赛、当裁判、下场踢”三重角色的历史。

八、 滴灌通这种模式能不能推广到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

我们起初认为只适合中国,现在找到了出海口:核心战略是“顺藤摸瓜”和“滴灌到根”。

对这一问题,我们的认知有一个渐进的历程。我们一开始认为,滴灌通的模式只适合于数字化革命最彻底、已基本实现无现金社会的中国内地消费市场。因为DRC成功的基础,是对小微门店每日收入流水能够管控、嵌入在小微门店电子支付和银行账户系统内的一对数字化“抓手”。到目前为止,只有在中国内地的小微企业,特别是连锁品牌旗下的小店,才具备这样深入、普及和有效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

因此,滴灌通的前期投资实践,第一条发展战略路径选择的核心,就是寻找最合适的、数字化管控最有效的合作伙伴“顺藤摸瓜”:“藤”指的是连锁品牌公司,“瓜”则是连锁品牌旗下的小微门店。滴灌通前期投资的一万多家小微门店,几乎全是我们连锁品牌合作伙伴旗下的小店。我们已经合作签约了688家连锁品牌,并正在与超过3000家连锁品牌伙伴商谈合作(数据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超过7000万家小微门店,连锁化率才20%多,离发达国家70%的连锁化率,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顺藤摸瓜”仍将是投资者在滴灌通澳交所上,投资小微门店的主要战略。

与此同时,我们也已开始探索,尝试第二条战略发展路径。一条更有可能在全球,特别是人口集聚、小微经济至关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成功的道路。相对与“顺藤摸瓜”,我们把第二个战略称为:“滴灌到根”。

连锁品牌是大批小微门店赖以生存的“藤”,还有更多的没有“藤”的小微门店,我们可能必须去找到它们的“根”。“根”是土地、是店面。有了店,才有生意;这个生意黄了,那个生意可能火。投资如果可以“滴灌到根”,店在生意在,收益就可持续,风险就可管控。因此,我们第二条发展路径,就是让投资者找到,不在“藤”上的小微门店的“根”,让这些“根”成为投资小微门店的业务拓展和风险管控的合作伙伴。

谁和小微门店的“根”关系最近?谁最有可能成为投资小微门店每日收入分成投资者,最有效的一线管控伙伴呢?它们是小微门店的房东,即各类商业、物业、物业管理公司和地方政府城市商业改造运营机构。他们也是投资小微门店的最好合作伙伴选择。这是因为:(i)它们最有动力帮助小微门店成功。因为成功的生意会提升房租水平,进而最直接带动物业价值的提升;(ii)它们最有可能找到最适合每一间门店生意业态,和最适合在当地开店的劳动创业者;(iii)它们是投资小微门店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线风险监测和管控机制。

“滴灌到根”的DRC投资,还有一层非常具体的社会意义:大幅降低劳动创业者开店的门槛,特别是在租金和装修成本上。今天,很多小微门店的房东,最大的纠结是要不要把门店租给那些勤劳、吃苦、能干、有特殊技能,但没钱的劳动创业者。这些劳动创业者付不起高额押金、装修,渴望弹性租金。虽然房东们都很清楚,这样的创业者最有可能成功,但他们不愿或无法承受相应的财务风险。DRC投资如能“滴灌到根”,与“根”合作,共同赋能劳动创业者,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滴灌到根”对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滴灌通的模式可以推广到数字化革命还没有中国内地那么发达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中东、印度和港澳等地区。滴灌通模式在中国境外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这些市场上仍然在使用的大量现钞。虽然“顺藤摸瓜”战略也可以在这些市场尝试,但最有效防范现钞遗漏的机制,是“滴灌到根”。因为,房东是确保现钞精准盘点、安全入库的最有效和最直接一线管控者,它们的利益与投资者也最能完美契合。因为对于房东来说,投资者能够长期,持续“滴灌到根”,比任何作弊换来的短期利益都重要。

总而言之,“顺藤摸瓜”和“滴灌到根”将是滴灌通投资者今后投资战略的两个重要路径选择。我们去年底已开始在中国境内试点“滴灌到根”,今年下半年计划开启国际化拓展。与此同时,我们相信,投资者、券商和各种中介机构也会各显其能、群策群力,找出更多的投资战略和方法。

 

九、 滴灌通模式在今天的金融监管框架中,是如何定位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坚定、简单和清晰:我们欢迎监管;我们拥抱监管;并期待有一天,境内资金也能够全面参与。

今天,滴灌通的资金端在境外,受境外金融监管全覆盖;资金出入境依据国家外汇管治规定监督和管理;滴灌通的资产端在境内,境内直接投资主体经济活动受国家工商、税务等相关规定管理。 由于滴灌通目前不接受境内资金参与,也不在境内融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内地金融类监管红灯,但也还没得到明确的内地金融类监管绿灯。

在金融监管上,其实也存在一定的 “城乡差别“:在钱多、人多、散户投资者多、金融风险集中的大城市,交通管制覆盖全城,绿灯行,红灯停,规则清晰,违规必罚;而在小微经济广阔的农村,按传统金融模式融资很难、很少,自然也没有太多的红绿灯和交警。

如果像滴灌通这样的尝试有可能加速“城乡结合”,资金成本更低、更了解国情的内地资金肯定也会有强大的意愿和动力参与如此高质量回报的投资机会。支持小微经济,帮助劳动创业者,助力共同富裕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个浩瀚持久的工程,仅靠外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国内资金“大部队”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届时,相应的内地金融监管就会相继出台,以保障投资者和小微门店的合法权利与利益。

滴灌通澳交所的实践,就是先把引进外资这条腿迈出去,向港交所学习,让境内小微资产投资机会先在“海外上市”,将国际资本再一次带回中国。在未来十年,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中小微门店,在国际市场上发光、发热,共同讲述一个崭新的中国故事。在跨境监管上,我们也期望配合我们的境外监管机构,借鉴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的成功经验,将滴灌通这种境外资金向境内投资的模式,也纳入双方的金融监管互助机制之中。

鉴于以往内地积累的金融风险和它们引发的监管挑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让内地金融监管机构认可和支持滴灌通这样的金融创新,还须巨大的努力与实践。 因此,滴灌通在前期的“投石问路”中,最大的重心就放在监管实践中:尽一切努力,找到合适、简单、有效的监测、披露、管控和维权抓手。这其中的核心,是滴灌通每日收入分成合约的三级结构性风险化解机制:(i)打碎底层资产标的;(ii)设置风险吸纳和隔断机制;和(iii)建立风险多元和分散组合:

(i)底层打碎的DRC:把目标颗粒打碎到极致;把投资打碎到每一个店;把对每一个店的投资,打碎到为某一项具体的小额资本开支的单一合同;再把每一笔已经很小的投资的投资回报,进一步打碎到每一天的数据监测和披露,与每一天的现金抓取。碎片、高频的披露与抓取,使得DRC构建了四个传统金融很难复制的优势:每天的投资退出、每天的风险递减、每天的认知提升,和每天的复利再投资;

(ii)风险吸纳的DRO:任何一张DRO的第一个投资者,都是这张DRO风险的第一吸纳人。无论这张DRO换手多少次、抵押多少次,总有一个投资者是这张DRO风险的首要承受人。也就是说,每一张DRO都有劣后层投资者提供资本充足率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解决一个重要的监管难题:产品发行者,在无资本约束下,将大量高道德风险的金融资产,兜售给固定收益投资者,使大量的最终风险无间隔地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

(iii)分散多元的DRP:尽管每张DRO都有第一风险吸纳人,但单个小店生意风险仍然高企、不具投资性。 因此,DRP是成千上万张DRO的资产组合。通过地区、行业、业态、品类、品牌等方面的充分多元搭配,享受大数定律下的风险分散。DRP整个组合风险溢价的降低,意味着投资收益率的提升;传导到小微门店,也就意味着融资成本的下降。

总而言之,内地资本大规模参与解决小微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大势所趋,相应金融监管的明确也只是时间问题。滴灌通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为市场提供经验教训,为投融资双方优化产品设计,为金融监管开发风控抓手和工具,为内地资金“大部队”的到来,做好一切准备。